招标投标
网官方网站!政策法规
开放融合
跨界链接
创新发展
解读|继续啃硬骨头,“放管服”改革再出招
- 来源:光明日报
- 发布时间:2021-04-20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是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落实“六保”任务的重要抓手。近年来,我国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,但仍存在一些难点堵点亟待解决。
解读|继续啃硬骨头,“放管服”改革再出招
【概要描述】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是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落实“六保”任务的重要抓手。近年来,我国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,但仍存在一些难点堵点亟待解决。
- 分类:中央政策解读
- 作者:
- 来源:光明日报
- 发布时间:2021-04-20 09:36
- 访问量:
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是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落实“六保”任务的重要抓手。近年来,我国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,但仍存在一些难点堵点亟待解决。
日前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服务“六稳”“六保”进一步做好“放管服”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“《意见》从七个领域提出40多项具体举措,涉及降低就业门槛、健全惠企服务机制、提高投资审批效率、消除消费隐性壁垒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、提高便民服务水平、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等20个方面。”4月15日,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主任、国务院审改办协调局局长迪晶表示。
继续放出活力、管出公平、服出效率
据了解,此次《意见》坚持放管结合并重,强化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条系统推进改革。谈及今年“放管服”的主要举措,迪晶从“放出活力”“管出公平”“服出效率”三方面进行了阐述。
“放”的方面主要是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包括分行业、分领域清理、规范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,以实现涉企审批减环节、减材料、减费用和减时限。
“管”,聚焦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,完善事中事后顶层设计。具体包括大力推进与信用等级和风险程度挂钩的分级分类监管;针对一些跨部门监管事项,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,避免重复检查、推诿扯皮;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,纠正不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。
迪晶介绍,“服”主要是优化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,提供套餐式、打包式、主题式服务,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结算等在内的70多项高频事项“跨省通办”,打通数据壁垒,推进相关信息共享、互认和应用。
提高投资审批效率,扩大有效投资
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是激发投资市场活力的有力举措。《意见》要求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,持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。“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‘放管服’改革,组织开展投资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,指导地方加快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表示,将进一步创新投资管理服务方式,加快推动投资审批权责“一张清单”、审批数据“一体共享”、审批事项“一网通办”。
与此同时,投资管理配套制度体系也将进一步健全,促进投资决策制度化、规范化,加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事中事后监管。
“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方面,将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,推动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项目尽快落地实施,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,落实中小企业降成本政策,提升民间投资能力。还将进一步推进‘两新一重’建设,抓紧出台‘十四五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,加大5G网络、数据中心等建设力度,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,加快推进交通、水利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。”杨洁说。
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提升劳动者技能
劳动者技能的提升,对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,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近年来,为提升劳动者技能,人社部提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“315工程”,即用3年时间、1千亿元专项资金,培训不少于5千万人次。今年是“315工程”收官之年,此次《意见》在进一步推动优化就业环境方面明确提出支持提升职业技能。
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行风办负责人吴礼舵表示,今年将合理调整培训标准,发挥好1千亿元专项资金效能,把企业以工代训的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,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活力。对高技能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,加强对急需紧缺职业(工种)培训。
此外,将开展“菜单式”培训和定岗定向培训,加大易返贫致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。加大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地区致富带头人等群体的创业培训,促进创业带动就业。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培养,使企业新入职、转岗和在岗员工参加培训,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。全面推广职业培训券,依托电子社保卡加载职业培训券,解决劳动者先行垫付培训费的问题,实现对参培人员合理引导、报名检索、资金监管等服务。
规范改进认证服务,促进公平有序竞争
在进一步推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领域,《意见》提出规范改进认证服务。据介绍,质量认证是第三方认证机构所开展的证明产品、服务、管理体系等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评价活动,是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,被誉为质量管理的“体检证”、市场经济的“信用证”和国际贸易的“通行证”。
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透露,质量认证工作在越来越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目前,我国有700多家认证机构,颁发有效证书270万张,涉及获证组织80万家左右。
《意见》明确规范改进认证服务,要求推动认证机构转企改制、与政府部门脱钩,提高市场开放度,促进公平有序竞争。“目的就是要凸显认证机构独立的第三方属性。《意见》还强调‘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’,表明对不规范的认证行为要进行严厉查处,同时要求督促认证机构公开收费标准,及时公布认证信息,都是为了提高认证服务的质量。”刘卫军解释道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Copyright © 中国信用招标投标网 Allright sreserved. 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声明
技术支持:北京国联采招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业务合作: 400-6837-818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京ICP备2020042216号-1